Sigma 56mm F1.4 富士版本 輕巧大光圈中長焦段鏡頭
等效85mm經典焦段
56mm換算成全幅大約是85mm的焦段,這個焦段從開始學習攝影的時候,印象就是人像拍攝必備焦段,也因此那時候不斷嚮往著Nikon 85mm f1.4這顆神鏡,因為一直誤以為自己得需要這顆鏡頭才得以拍好人像,背景的極度無腦虛化,把人拍的夢幻唯美,當然在後來的經驗,年少時的錯誤觀念現在想想也是覺得挺有趣的,攝影的觀念與跟對好的攝影老師是相當重要的學習過程。
一直以來都還是以富士三本柱為主,XF23mmF2+XF50mmF2+XF90mmF2,直至後來添加了XF35mmF1.4的經典鏡頭,外出拍照常攜帶著竟然就只是一顆初代老鏡頭,對焦很大聲也不快,也沒有防塵防滴,卻也時常運用在工作拍攝當中,果然把拍攝當作是興趣,玩弄喜歡的機器也是一個重點,這可能是極大的誤區,有人常說得工作機業務機,穩定可靠,我卻依然執著在一個機器美不美,看起來帥不帥,操作的爽不爽的過程,用來工作會失誤嗎?經常!常拍不到想要的畫面嗎?也許!但對於攝影的想法每個人不盡相同,我就是偏執的那一位。
定焦鏡的偏執?
今次因為拍攝活動的關係想要用變焦鏡錄影,本來想試試使用XF16-80mmF4這顆鏡頭,恆定光圈又有防手震的功能,好像不錯方便,但先用定焦鏡拍攝幾場之後,發現自己還是偏好定焦鏡拍攝出來的感覺,除了進光量可以更多,景深的氣氛也會比較容易吸引人,加上表演活動時常在晚上進行,光圈不夠大的狀況下有時候很難發揮。
於是乎轉而注意到了Sigma新出的56mm F1.4 富士版本鏡頭,它吸引人的地方在於防塵防滴,鏡身相對於一般長焦段相當輕巧好攜帶,對焦順暢安靜,而且焦段就跟XF50mm一樣,在廣大空間範圍的活動拍攝其實相當好用,比起XF35mmF1.4更加好用,可以在不被他人注意到的狀況下拍到很多B-Roll畫面,最近對焦距離也不錯,放大率也很好,而且那個喇叭放大狀的遮光罩竟然有個優點,是可以讓我直接卡上EverChrom彩宣的CND77mm可調式減光偏光多功濾鏡,而不需要55mm轉58mm的轉接環。
與原廠鏡頭畫質對比
Sigma 56mm F1.4 全開光圈對我來說就是可用光圈,畫質相當不錯,縮到F2跟三本柱對比起來,感覺差異極小,當然XF90mm會稍微銳利一點點,不過在攜帶性上Sigma 56mmF1.4搭配XF23mmF2 已經可以勝任大部分的狀況了。如果真的遇到極需要機動性的拍攝,就是雙機身加上雙定焦鏡來處理,話說為什麼都還是略過變焦鏡的使用,其實還是有跟朋友借了其他相機加上變焦鏡當備機,但是是用來拍攝需要長距離跟拍移動的畫面,因為機身防手震會讓畫面看起來舒服些,不過還是可以定焦鏡直接上穩定器的處理方式,或者有時候真的無法移動被卡住只能被迫用變焦鏡ZOOM IN拍攝,但說到底,變焦鏡的光圈不夠大,使用上的彈性對我來說就是少了一些誘因。
初步試拍樣張
預想適合狀況使用方式
這只鏡頭使用方式應當跟XF50mm差不多,只是光圈值大了點與焦段稍微長了點,在拍攝與人有關的活動項目應當會很好使用,尤其特寫一些需要精準表達的畫面應該可以很明確。距離拉開一些更可以不讓被攝者察覺造成不自然的反應,那淺景深像極了我在使用XF90mm的感覺,它卻更加好攜帶,以一個設計的角度來看,挑選適當的素材照片,自己通常都會找有適當景深的照片,某一種風格的照片,淺景深照片通常畫面較為乾淨,設計搭配上會較為簡潔也較為容易。
看來定焦控的偏執還是無法改變,曾經用上攝影機拍攝表演可以方便變焦錄影,卻不覺得那些畫面有什麼特別感覺,沒有攝影的樂趣,也因此一直把自己擺放在一個適合作側拍紀錄的工作位置,那對我來說畫面的豐富度與可剪輯度其實更多更有趣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