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計的隱默感

佐籐可士和先生說著,設計師像是醫生一般,診斷企業所需要的行銷創意良藥,面對各種客戶的需求,提出看法與建議,然後執行,這其實跟我想的設計生涯不大一樣。

因為無法面臨血淋淋人體內部的殘酷,無法擔任醫生的角色,當初唸書的時候也壓根沒思考過這方面的職業,少讀生物一門學科,直到後來多虧奪魂鋸系列(SAW),慢慢的培養起面對人體內部,或者血腥的殘肢,內臟等器官,雖然在片中通常都是比較凌亂的,在人類光鮮亮麗的外表之內,轟炸之後的模樣大家都一樣的可怖,難怪人嚇人,嚇死人,殭屍系列也是外國人最佳的驚嚇代表。

或許因為這樣,當看到客戶提出需求的同時間,我看到的是,根本的企業概念薄弱,缺少企業價值,對美感的認知上有落差,用價格比較一切,對長遠的計畫缺少耐心也毫無興趣,如果真的可以如同醫生般的問診,且病人可以乖乖的服藥,那似乎就會開始改善,不過通常發生的狀況是,病人因為天生反古不肯服藥,病人自己本身就是醫生,後來轉行,所以有先入為主的反古,病人因為藥太貴買不起,只好另尋出路,有全民健保還可以給付一些費用,偏偏設計業界的價格,公定標準還未深植人心,不同的行銷方式促使吃到飽的方案到處都是,剝削設計費用滿足製作費用的做法,也難怪台灣的工業觀念一直主導著美感觀念了。

寫到這裡,這也是為何跟我所想的設計不一樣的原因,解決問題是設計的概念之一,讓生活更美好也是同樣道理,再加上環保的價值,設計的意義尤然而生,我們珍惜紙張,用再生紙印刷書本,或者環保油墨印刷,有幾本書可以做到?環保提高更多的成本,但浪費地球資源本身的成本付出犧牲其實應該更大吧,不然為何要提倡環保,就繼續消耗殆盡下去就可以了,使用電子紙取代書本,也是方式,使用數位拍照也是方式,前提是不要在設計製作出那麼多,僅僅增加一些功能的器材,看看製造出來的垃圾有那麼多。

總是會提到環保的原因是,改善生活也必須關注到整個地球,這個環境永續生存的要素,當太空船要離開地球,往宇宙找尋下一個適合生存的地點,你會攜帶多少設計師過去,醫生,科學家,農夫,工程師,都會是名單之列,鮮少看到科幻片裡面出任務會帶著設計師一起,或許只是因為他可能的台詞會是這艘太空船不夠時尚的花瓶角色,然後是第一個被怪物吃掉的人物,設計師多少都會讓人感覺是奢侈的附屬產物,但事實上,當一位厲害的設計師出現,他可以提出的解決方案,更可以兼顧到人心的精神層面,將設計的真正意義展露,那應該也超越了醫生的功能吧。

安藤忠雄先生說建築設計師必須要有使命感,因為某城市地域的問題,主動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設計藍圖,這應該是我所想要的方式,解決問題是基本,但發現問題主動出擊,更是積極的做法,從分享設計概念開始,告訴人們何謂好的設計,很多大師級人物都在做著這般的事情,可士和先生更是用巧妙的方式去引導設計的觀點概念( 一開始提出他的醫生論點只是他觀點的一項,並非他提出設計觀點的全部,希望沒有誤導才是 ),這可以延伸到所謂的創作了,不過我認為又跟藝術不要扯上邊,否則藝術家的偏執感又要加諸其上,真該死。

設計的隱默,應當在設計的本身,而不是對設計的態度,自然而然不造作的設計,很容易融入人群之中,卻又充滿巧思,設計態度當是主動的,PPAPER裡面每一期有個改造設計,我覺得那是很好的點子,我每天都在思考著,如何讓那些製作的相當膚淺的網站,有個簡單有趣的再造,雖然還是想惡搞,別忘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魔鬼,每天作著類似美工角色的設計服務(有錢是大爺的客戶,台灣不少),倒不如針對有意義的主題付出自己的人生阿!

題外話又一樁,南極冰棚融的差不多了,有人開始思考設計製造隨身皮筏了嗎?方便逃生。

_comment

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