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單生活 簡單工作 – Nikon ZF 黑白風格
有沒有一種可能是用最少的器材設備,拍出最想要的畫面,或者在最少時間內達到最有效率的工作,我正在嘗試著。
以拍攝工作而言,當沒有計劃或者不知道要拍什麼的時候,常常會想著我是不是得多帶些什麼,以備不時之需,雖然在嚴肅創作中,備用與備份的確非常重要,一台相機壞了還有另外一台可以頂上,即便這樣,我的備用方案是否也可以簡單化,這是我最近在思考的部分。
以往為了要拍攝到很多的鏡位畫面,我都會帶著兩台機器同時間進行錄影工作,或者因為單兵作戰,沒有很多支援,事後的確可以多一些素材來增加層次,但這樣的工作模式其實很辛苦,如果固定機位使用一台可靠無需特別注意的長時間拍攝機器,那我就只需要專注的拍攝B-Roll,這在沖繩交流活動中也嘗試過這樣處理。
這次在跟拍廟會活動的前置準備時,我就盡可能地降低攜帶設備數量,最少身邊還有一台手機可以拍攝,iphone14pro在幾次大合照使用下來,計算攝影也不會糟,也彌補我沒有超廣角鏡頭的問題,然後我拿著50mm最擅長的標準焦段,用大光圈加上ND濾鏡拍攝,最後得到的結果也算蠻成功的。雖然有查找到有些人拍攝廟會會拿超廣角鏡頭拍攝,運用那種張力與透視感,不過由於人實在很多,中長焦有時候還是比較方便,畢竟不能為了要拍到想要的照片,一直出現在別人的鏡頭前,這樣也很困擾。
而最近因為嘗試底片風格,看很多底片相關的東西,幫助回憶,還拿出以前拍攝的正片仔細觀察,或者摸摸機械相機,拉拉過片桿,喀擦!似乎好像可以再拍底片,但是一想到花費的費用,以及儲存的空間,就又放下了,我規劃了自己工作設備的框架,超出這個框架的話,就選擇不買,除非有舊的設備不能使用,才以一換一進行汰換,這樣就可以把物質限制在一定範圍內,並且適時地把不需要的東西給處理。
很多人說玩攝影窮三代,因為機器的確是日新月異,收藏可能會越來越多,我現在會限定拍攝工作的極限,拍不了就不接,拍不到的就算了用網路素材頂,我拿著幾年前的Fujifilm X-T2來拍照,一樣可以得到想要的畫面,設備功能不好總是可以用技術來補,想到自己擁有的穩定器,好像真正用上只有寥寥可數的次數,想要跟需要還是不太一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