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攝影機器還是被攝影機器玩?

最近因為需要攝錄影的專案變多了,又開始在思考器材的問題。

我是否需要那個設備,我是否需要多一支麥克風,我是否得添購新的鏡頭,或者乾脆換個機身,現在的全畫幅相機畫質真的好吸引人啊,種種的念頭繁雜的向我湧來,除了是拍攝時常遇到的問題所導致,再來是自己期待有更完美的結果表現,所以才會陷入這種器材思考泥沼。

但無論如何,首要第一步我就是什麼都不買,在現有的設備下去思考如何完成專案工作,後來發現即便是商業專案,客戶注意的結果跟自己的要求其實不太一樣,我僅使用現有設備就完成了工作,一點問題也沒有。更別說自己平常攝影興趣的要求,其實真的不高,Fujifilm X-T2還是可以完全滿足攝影的樂趣,完全就是機械相機的拍照步驟,光圈,快門,ISO,喀嚓!

常被小兒學校拉去拍照記錄運動會或者活動,我只用了一顆XF90mm定焦鏡就拍出了大家覺得喜歡的照片,這邏輯思考其實不難,只要你拍出的照片跟大家的不一樣,其實就很容易吸引目光,XF90mm的散景跟畫質都是沒話說的,一般其他的紀錄攝影很多會拿著變焦鏡頭在進行記錄,因為可能會有什麼畫面,可能會有什麼狀況需要紀錄,長焦段不就很難使用嗎?也許,一些合照照片長焦段的確無法勝任,但只要進行工作分配,廣角焦段交給某個人去執行,剩下的用長焦段完全沒問題,尤其定焦長鏡的光圈又很大,Fujifilm X-T2追小朋友大隊接力跑步瞬間也不是太吃力,然後那個漂亮的散景搭配適當的構圖,比起合照照片,真的更加吸引人!

想當初,我還是拿著一顆定焦135mm的Pentax手動鏡頭,去支援電影劇照拍攝,實際上可能換上現代鏡頭,會不會那一種所謂的電影感就沒了?

而被我專用來錄影的X-T3,最常是搭配7artisan 35mm f0.95的鏡頭來錄影,光源不足的地方真的相當好用,手動對焦其實也很習慣了,最近富士出了幾顆新的線性馬達二代鏡頭,感覺用來錄影會很好用,尤其我想像如果上了穩定器後,會不會真的很好拍,但我在想我想要拍攝的跟隨鏡頭究竟發生的機率有多少?會不會其實手機隨手拿起來拍也就可以達成效果,真的除非是專案需求,現階段基本上根本用不到,而我最有興趣的XF33mm F1.4,顏值實在比不上XF35mm F1.4,帶出去拍照的興趣就變得很小。對!會拿出去拍照的相機才是相機,不然就是擺飾道具而已。

有時候看到網路在辯論著每一台機器的優缺點,或者相機品牌的好壞,其實自己使用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,我因為那個機械感轉盤,鏡頭光圈環與富士的色彩,已經無法離開富士了,而如果要說到是否可以工作的程度,對於我的設計工作,富士相機是完全沒問題的,那對於器材設備還有什麼好思考猶豫的呢?

我自問自答。

_comment

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